Tuesday, June 5, 2007

我和基金的第一场约会

还未加入CIMB-WA前,本身对基金还算有皮毛的认识。这些丁点的知识,都是一些从投资基金时慢慢累积下来的经验,并不完整。昨天到Damansara Perdana上一堂产品认知课后,整体上总算开始建立起一个清晰的概念。

回顾过去购买基金的经验,可谓喜忧参半,终结来说还算是赚了点小钱。先从母亲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定期储蓄方式购买的Public Savings Funds(PSF)讲起。当时,全家对基金的认识根本就是零,大家都以为,基金只不过是不同形式的储存方式,跟一般的银行现金户口无异。在这种“无知”的情况下,没想到还能继续供了好几年。九七年的经济风暴,除了让股市元气大伤之外,跟股市挂钩的股票基金当然也不能幸免。我也不懂母亲所持的PSF到底纸上亏了多少。大概在2003年左右,我们决定卖掉PSF。根据母亲所说,卖掉基金后所获得的$$$,比想像中还多。由于,资料不足,我并不知道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?

2005年初,母亲在没告知我们的情况下买了HLG其下的两个产品,分别是Strategic Fund与Balanced Fund。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,她同样是在“什么都不知道”的情况下用血汗钱买下这些基金。据说她当时是被Hong Leong Bank的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定期储存方案所吸引。只要你在丰隆银行购买HLG任何一个基金产品,你就可以50:50的方式把钱存在一个利息高达48%(只限第一个月)的定期户口。也就是说,你有两千块的话,一千块为定期储存,另外一千块就投入基金市场中。这两个基金在过了一年半的时间后,还未回本,直到2006年9月才让我们见到曙光。先不说结果怎样,我们先把故事的重点转去另一人身上。

父亲自小到大,对银行的服务没什么信心。多余的现金,通常都会藏在一个全世界只有他一人知道的地方。对于投资的认识,也不多,但还是懂得买屋保值这道理。直到有一次,藏起来的一叠高面值钞票,在湿气的袭击下,差点全变成废纸。幸好过后还能到国家银行兑换,总算没有任何金钱上的亏损。有了这次的教训,加上母亲的唠叨下,父亲被逼开窍,在我的陪同下正式向银行升白旗。当时还在基金的促销期间,我们就把钱以40:60的方式分别放在定期储存与基金投资上。买入的基金包括:HLG Strategic Fund、OSK-UOB Resources Fund以及Pheim Asia Ex-Japan Fund。在祖先的保佑之下,我们选对了时机进场;两个月后,大马与新加坡股市的小牛开始蠢蠢欲动......前尘往事先告一段落,不然的话两万字的论文也未必能尽述。

今天(四日)上的这堂Product Fundementals Tutorial主要是学习一些和CIMB-WA旗下基金产品有关的基本知识。其他的,如从业员的道德守则、AMLA、以及一些switching有关的细节都在课程大纲内。三位tutor,分别是Shelly、Jess以及Shahrizan等人的教学都很不错,让在座的各位不多不少都能够吸收到所需的知识。 一些和单位信托的迷思或误会也透过这堂课因此而得到解决。举个例子,国内大部分的人民会有以下的迷思(当然也包括我):

1. 购买价格较便宜的单位信托意味着获得盈利的机会更大。
2. 买新的基金比较好。
3. 小基金的表现通常胜于大基金。
4. 好的基金,通常会有分利,或派红利。
5. 在基金宣佈派發分利前購買有關基金單位是聰明的做法。

以上举出的一些例子,都是一些错误的想法。我会在迟些的文章中多给大家解释清楚,购买基金的朋友,请多加留意,别当基金投资的“盲头苍蝇”。

2 comments:

◤kahyan™◢ said...

我来了...以后我有钱找你投资~~
最少要多少钱?RM1K吗?

Unknown said...

SBB Double Growth Fund(DGF)的minimum initial investment才rm100而已,绝对适合年轻人投资。